橡胶支座隔震建筑是在建筑物基础上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橡胶支座,把上部结构与地基隔离来来,从而起到隔离地震能量的建筑。
地震是以波动形式传播能量的。传统房屋采用“刚性抗震”方法通过增加截面尺寸,提高材料强度等级,以提高抗震能力。但缺点是允许房屋结构破坏,提高了工程造价,抵御不了大地震。
隔震房屋则另辟蹊径采用“柔性隔震”方法,在建筑物基础与地基之间用隔震层将其上下隔断,使80%以上的地震能量不能传递上来,地震时地动而房不动,提高了抗震能力。
橡胶隔震支座能减小地震作用,消除或有效减轻结构或非结构的损坏。隔震房屋比传统抗震房屋的安全度可提高90%左右。强震时不仅房屋不会损坏、倒塌,功能系统也不会被损坏;人员可以不必疏散,照常工作。
美国地震专家称之为“40年来世界地震工程最重要的成果之一,基础隔震技术的使用使建筑在地震中不倒塌真正成为可能,使其成为减轻地震灾害最有效的手段之一。”
基础隔震概念最早是由日本学者河合浩藏于1881年提出的。
1977年法国第一次将橡胶隔震技术应用于原子能反应堆中;1984年新西兰建造了第一幢叠层橡胶支座的4层建筑物;
1985年美国建成第一座4层的叠层橡胶支座隔震大楼加州·圣丁司法事务中心;
1986年日本建成一幢5层高技术中心楼,采用铅芯橡胶隔震支座。
目前,世界上大约有30多个国家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,这项技术已被应用在桥梁、建筑,甚至是核设施上.截止目前,世界上大约已建成了4000多幢橡胶隔震建筑。
80年代以来,基础隔震研究开始在我国得到重视,国内不少学者对国际上流行的基础隔震体系进行了研究,取得了很大的进展。现在,我国已建造了1000余栋的叠层橡胶垫隔震楼房。
现代隔震技术经历了30年的历程,得到了广泛的应用,目前隔震技术的应用程度在日本等国家,已与抗震技术并驾齐驱;我国将在2008年(在应用面积上)超过日本。
我国的抗震方针是:“小震不坏,中震可修,大震不倒。”所以现在修建的房子是允许地震破坏的,例如: 保险公司基本上不对建筑物投保地震险。
我国实行的是“保生命不保财产”的基本政策。
目前的地震现状是:高危险的城市,不设防的农村!
“提高建筑物安全储备”这个命题将会长期的国策。
医院、金融、学校、通讯、消防、电力等重要建筑;
放置贵重设备、仪器的房屋和纪念性建筑;
其他工业与民用建筑;
城市道路、公路几铁路的桥梁、地铁;
电器设备隔震装置;
石油浮放储罐和输油管线;
核电站;
震动设备的隔震。